【阳光正能量】同德机构“心声 coffee shop”第二期访谈记录
来源: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14/6/4 15:11:42 浏览次数:2292
访谈时间:2014年5月23日
访谈主题:阳光正能量
主持人:陈俏雯
记录员:黎祝欣
嘉宾:苏玉滔 点评嘉宾:李燕婷、卢少芬
嘉宾简介:苏玉滔,第一批加入同德机构的“同德人”,毕业于广东警官学院,加入同德后一直服务于厚街民政领域,2014年更担任厚街社工小组组长,并策划“常青藤——长者院舍关爱计划”,该项目获得2013年省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支持。
开场白
“聆听社工心声,凝聚同德力量”。欢迎来到同德机构同工访谈节目《心声 coffee shop》。今天邀请到的同工,作为一名民政社工,他用心聆听老人们的需求,提供细致专业的服务;作为一名组长,他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组员一同在磨合中成长;作为一名丈夫和爸爸,他变得愈加成熟稳重,成为家人最坚强的后盾。他乐观、阳光、充满正能量,他就是本期嘉宾—厚街社工小组的苏玉滔。
访谈过程:
主持人:苏玉滔同工,你好!
玉滔: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玉滔我听说你是在警校毕业的,后来怎么当上社工的呢?
玉滔:这要追溯到我当初实习的时候了。我在毕业后的一次实习期间,接触到一起家庭暴力事件。小孩子因在家养蛇,父母不答应,便与父母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打斗情况,而后小孩子一度情绪激动,甚至闹跳楼。当时我就在现场协助处理案件,在千钧一发之时,我想起了《危机谈判》课中学过的知识,就建议师兄站在小孩子的角度与他交流,先平缓小孩子的情绪。如此做之后,小孩子也慢慢地冷静下来了,愿意听父母的解释和民警的意见了。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那么的重要,而我更加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以生命影响他人的人。后来,别人给我介绍了社工这个行业,经过了解后,我觉得这个职业就是我一直在找的,想从事的,适合我的。
主持人:玉滔同工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个充满阳光、充满干劲、充满正能量的“小伙子”,你认同我们对你的看法吗?
玉滔:在生活中我的确就是你们所说的“小伙子”,我本身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比较率直,想法也比较单纯,不太会将事情复杂化,有什么想法就会说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很少积压在心里,我想这应该也是保持乐观、积极的秘诀吧。总的来说,我不建议大家把问题看得那么复杂,学会简单化,学会包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哦!
燕婷:玉滔对自己的评价蛮中肯的,我看的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时常会跟我们分享他的一些新主意,有时候我们会对他的某些“空想”表示质疑,但他也不会因此泄气,反而积极采取行动,努力把“空想”变成现实。
主持人:最近我也看过一份材料,里面认为社工是最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一群职业工作者之一,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玉滔: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社工服务的人群本身就是社会上较为弱势的群体,我们需要接收他们倾盆而至的情绪,同时要努力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当我们成为一个“情绪垃圾桶”的时候,即使身为“社会医生”的我们,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当问题日积月累,我们会很容易感到疲惫,感到压抑。而我自己的应对方法是时刻认清自己的位置。作为一名社工,比起与服务对象一起陷进思想的“死循环”,不如思考他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时刻保持“心水清”,即使是面对突发情况,也能保持头脑清醒,进而能站在客观的立场解决问题。此外,在工作之余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方法。像我就喜欢通过打篮球、看电影这些形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找到让自己开心的力量。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工作与生活分开。
主持人:也许很多同工会想知道你是如何把工作与生活分开的呢?
玉滔:首先是不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私人生活中,要正确认识“加班”。加班不是生活,是工作,但我们常常会抱怨因加班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带着消极的情绪加班,这样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愉快。我会把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尽量不把工作拖到下班做,如果真的需要加班,那我也不会带着消极的情绪,我想的更多是完成工作后的愉悦。
主持人:这两年我们看到了你很多的转变,首先是团队成员较2013年有了很大的调整,当知道一起工作的小伙伴需要调走时,你心情是怎样的呢?临危受命,肩负起组长的职责,你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玉滔:当时觉得挺突然的,也很不舍。我们感情挺好的,还自称为“五星战队”,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风格,对彼此很熟悉,配合默契,且都是很直率的人,说话开公布诚,一起工作很舒服。就像今天这样,当我问他们要不要出来一起聊聊,他们都非常积极响应的,感觉即使大家不在一个团队工作了,但心是在一起的,昔日“战友”那种革命性的感情依然存在,我们的团队精神依然存在,我希望把这种友爱、快乐的团队精神带进新的团队中。现在的厚街社工小组还处于磨合阶段,但我认识目前的磨合比较顺利,或者说我们已经渡过最艰难的时候了。新的团队成员初次见面时,彼此之间会有戒备心,由于工作职责不明确,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但这都是团队成长的必经阶段。如今,我明白了自己需要肩负的责任,会主动引导组员对组内的问题进行讨论,商量对策,做到对事不对人;组员也明白了自己的职责,会给予组长更多的支持。我能感觉到大家对厚街社工小组这个团队已经有了较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燕婷:当从一个熟悉的团队离开,到新的团队,真的需要一个很长的磨合期。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与以前的团队做比较,容易对新团队产生不满。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理性看待,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组长要发挥团队领导力,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来分工,以更好地发挥团队最大潜能,找到新团队的相处方式,凝聚队员对团队的向心力。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玉滔已经做得很好了,我相信厚街社工小组会越来越好的。
主持人:第二个转变是,我们玉滔在短短的两年时候内,完成了自己人生两件大事——结婚、生子。人生的这一大转变,对你的工作、生活有没有什么新的启发呢?
玉滔:比起以前,现在的我会更在乎别人的感受,更懂得为别人考虑了。我的岳父经常教导我,为人处事一定要学会相互包容。因为性格比较直率,我以前会毫不掩饰地发泄自己的情绪,现在想得更多是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让自己的情绪伤害到别人;即使是情绪控制不好,向对方发脾气,在事后也会反省自己,希望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我的太太雪姗也付出了很多,她本身也很忙,但在我遇到问题的时候,她总会很冷静地听我倾诉,慢慢地帮我分析。她这种冷静的性格跟我“一头热”的性格是互补的,对我帮助很大。
玉滔:另外,我还要很感谢机构的李主任和黄总。李主任经常会主动找我聊天,关心我的个人生活和情绪,给我支持。至于黄总,我一直把他当作是我的师傅,他总是耐心地引导我,让我去尝试,去思考,他总是肯定我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让我有机会把想象变成现实,“常青藤”项目能实施开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持人:哦?这怎么说呢?
玉滔:“常青藤”——院舍老人关爱计划的亮点是“摄影治疗法”,这个方法本来是用作治疗精神方面疾病的,我通过对这个方法进行了解之后,一直在构想,这个方法也许能用在老人家身上,但苦于只有想法,一直找不到什么理论依据。当时黄总听了我的想法后,帮我理清了思路,指引我找到合适的项目切入方向。
主持人: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摄影治疗法”吗?
玉滔:“摄影治疗法”就是通过摄影作品的分享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提升长者自信心。通过这个方式,引导他们重新进入社会。项目现在正处于启动阶段,近期我们也在努力寻找各方面的资源,使该项目能尽快实施,惠及更多老年人。
主持人:我个人感觉你很喜欢老人家,经常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对于未来工作规划,你是希望能继续做老年人社工呢,还是想尝试其他领域?
玉滔:我确实很喜欢老人,未来我也希望能继续留在这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一些研究,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
主持人:好的,节目接近尾声了,我想请玉滔分享一下你今天参加这个访谈的一些感受吧!
玉滔:非常开心能够参加这一期的访谈,感觉这是个很适合我的节目呢!我很喜欢这种轻松的交谈方式,可以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来参加这个节目,尤其是新同工,让我们互相多认识一些,多了解一些。
嘉宾点评
燕婷:我觉得玉滔是一个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男孩。他看待问题不会看的太复杂,同时他自己也会有很多想法,但不只是空想而已,他会将想法付诸行动,做事很有干劲,想做就会去做,对工作保持热情。玉滔刚开始做组长的时候,其实我很担心他是否能够胜任组长这一职责,因为作为一名普通的组员,你也许感受不到组长的压力,但当你真正当上组长,你就会感受到你肩膀上的重量。但后来玉滔用行动证明了他是可以的,而且是能做得很好的,他在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进步真的很大!
少芬:玉滔给我两个很深刻的印象,第一,他非常阳光,释放正能量;第二,他思维创新,常冒出很多新想法。当你热爱一份工作时,你必然是不会感觉到疲倦的,或许刚开始,你会有困惑、迷茫,但你对老人家的喜欢,你家人对你的支持,这都是你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希望玉滔能继续把你个人这些优秀的品质保持下去,用正力量去感染身边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