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人胜亲人】同德机构“心声coffee shop”第八期访谈记录
来源: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15/5/19 18:08:02 浏览次数:2664
访谈时间:2015年3月6日
访谈主题:不是亲人胜亲人
主持人:陈俏雯
记录员:黎祝欣
嘉宾:李燕婷 林叔 叶明湘 女姨 李敏珊 华姐
点评嘉宾:何灿辉
嘉宾简介:本次邀请的六位嘉宾都是“同德居家养老”项目的社工和护工,他们分别是厚街居家养老的负责人李燕婷以及机构唯一的男护工林叔;虎门居家养老的负责人李敏珊以及80后护工华姐;万江居家养老社工助理叶明湘以及护工组长女姨。
“聆听社工心声,凝聚同德力量”。欢迎来到同德机构同工访谈节目《心声 coffee shop》。今天邀请的嘉宾他们是同德居家养老项目的“先头兵”,从一开始对项目并不熟悉,经过慢慢摸索,现在已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和人生价值。他们优秀的表现得到服务对象及其他同事的一致好评,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照顾好这些老人是我们应该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厚街居家养老的护工林叔、虎门居家养老的华姐和万江居家养老的女姨,以及三个服务点的社燕婷、敏珊和明湘参加这次的心声社工访谈。现在请我三位社工为大家介绍一下各自团队的护工吧!
李燕婷:好的,首先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林叔。林叔是我们厚居唯一一名男护工,也是同德唯一一名男护工了。林叔在我们厚街那边,很受老年人欢迎的,很多老人家都指定要林叔开展服务。大家猜猜林叔贵庚?其实林叔已经是一个62岁的“年轻长者”,退休两年了。林叔刚退休的时候,没什么寄托,在家休息了几个月之后,决定了担任居家养老的护工。至于为什么会选择从事护工,大家稍后可以问问林叔哦。
主持人:林叔自己有没有补充呢?也讲讲您是怎么看待这份工作的吧!
林叔:我自己本身性格比较喜欢小孩和老人家,我跟老人家相处得很好,可能因为自己也上了年纪,共同话题比较多。做了护工后,认识了很多朋友,生活也丰富了很多。现在服务的老人家都很信任我,什么都叫我帮忙的,当我像亲人一样。每次我去服务对象家中,他们都说对我说,好人来了!好人来了!笑得很开心极了!说到这里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在我服务的老人中,有一位特别热心,他常常自己煮一些番薯,然后叫我帮他派送给村里的其他老人,数数现在都已经派送超过一年了,见到其他老人家吃他送番薯时,心里都笑开了花,你看老人多可爱!
女姨:我们万江这边也会在一些时节弄点食品,送给老人家吃,像端午节做咸粽,观音诞送艾角。一起分享是特别开心的。
主持人:林叔你也认识了燕婷一年多了,对燕婷有什么认识?
林叔:其实早就认识燕婷了,都是一个社区的。做了护工后,发现燕婷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点评嘉宾:我们的护工帮助老年人从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实现了价值。对老人家来说,林叔,就像一盏灯,照亮很多老年人的新。
主持人:谢谢林叔,下面敏珊也来介绍一下华姐吧!
李敏珊:结识华姐,是在一次走访中的,华姐主动过来了解护工的工作,当下就表示挺感兴趣,后面就加入了虎居大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批护工哦。一开始,华姐也不是很懂具体怎么做,后面我们就带领华姐一起走访慢慢了解,一点点学习,现在她已经是白沙社区的护工组长了,经常帮助我们在白沙社区宣传居家养老项目的工作。华姐比较有上进心,今年也报考了助理社工师。
主持人:在这里先预祝华姐考试能一举成功。据我了解,华姐是位80后,在护工中算很年轻的,其实一开始做这份工作,家里会不会不同意呢?
华姐:不会,家里人都挺支持的,因为我从小我外婆一起住的,很感谢外婆将我带大,我自己也很喜欢跟老年人相处。
主持人:好的,谢谢华姐。下面轮到我们万居明湘介绍一下女姨了。
明湘:女姨呢,其实大家都认识她了,她是我们万居的明星了!
女姨:不要这么说,哈哈!
明湘:正如大家所见我们女姨非常开朗活泼,我们的老人家可喜欢她了,她现在也是我们的片区组长,大家有什么事都是说去找女姨。
主持人:看来女姨深得民心哦?
女姨:没有没有,不过呢,如果说到我为什么做护工,我觉得做这份工作让我自信了,人生价值瞬间提升了,好像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主持人:三位护工对这份工作都是挺喜欢的,有没有遇过不了解你们的工作,甚至指指点点的人呢?这时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林叔:刚开始指指点点肯定有的,但我不在意,自己喜欢做得开心最重要,人生几何能遇到自己那么喜欢做的事呢。我妈妈今年已经80多岁了,从来没有请过工人照顾,我每天7点起床,去帮我妈妈清洁身体的,这些我都习惯,不怕别人说什么。
华姐:有一次,一位老人家,叫我帮她剪手指甲,剪完之后,我就问是否剪脚甲,老人家说不好意思。隔壁邻居看到之后会窃窃私语,就说老人很脏,你们护工还给他做这些,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你现在对别人好将来别人才会对你好,而且我也不觉做这些脏,之后每次去服务我都会把指甲刀带在身上。
女姨:老公以前也说过做这个会不会被别人看低,但做着做着就越来越喜欢了。他们那个年代经历过很多,他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嘛,所以吸取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学到了很多。老人家与世无争,跟他们相处,自己都觉得年轻了很多,心境看开了很多。
林叔:服务过程中,我都会听到老人家讲以前的事情,自己也很感兴趣,听得也很开心,现在我们同德开展这个居家养老项目服务,跟政府合作,所服务的老人对这个项目评价很高的。
女姨:是呀,老人家可欢喜了,说我们护工每天都很准时去探访他们,比儿女还亲呢!我一直的想法就是,尽能力做,做老人想做,想老人所想,将心比心。有付出自然就有回报。对待服务对象如爸妈,他们也会对我如儿女。
点评嘉宾:现在社会很多都是商业利益,很多人其实对我们很不了解。说看不到我们的服务成效,质疑我们。像女姨说的,做公益,我们将心比心,老人家把我们当女儿,这就是我们服务的成效。我们有时候看一件事情,不要单纯看价格,还要看价值。就像老人的儿女虽然挣钱了,但是却没有我们护工对他们好。
主持人:谢谢你们对机构这个项目的支持,也感谢你们那么真心的喜欢这份工作!大家平时没工作的时候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李燕婷:我知道!我们林叔是一个很资深的粤剧发烧友,他常常跟老婆去唱曲,也经常邀请服务对象一起唱粤剧的。
林叔:没错没错,我跟我老婆都是发烧友,唱了好多年了,自己喜欢就去做啰。
主持人:华姐生活中有什么兴趣哦?
华姐:画画吧,上次分享了一幅财神画。
主持人:华姐应该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善于观察吧?
华姐:算是吧。我平时都会观察一下社区那些老人的情况,像有一次发现邻居一位阿婆一整天没有出门,她平时都准时坐在门口的,后来就和邻居一起敲门,才发现阿婆的胃不舒服,还好平时有留意周围的人。
主持人:怪不得都说画画的人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看来是不错啊!那么女姨呢?
女姨:我的爱好应该是爱张罗吧!其他护工要交什么资料都拿到家里给我,我就帮她们张罗去,像有些老人不知怎么申请服务,我就直接拿着表格去教他们,我很喜欢做这种事的,做这些让我感觉自己被人信任,人生价值就高了。
明湘:女姨还有一个特长,就是演小品。
女姨:那个《常回家看看》那些对白都是我自己想的!
主持人:看来女姨也很有当编剧的才华。
点评嘉宾:燕婷,敏珊,阿湘,都是直接参与到这个项目的,你们也分享一下自己做这个项目的感受吧。
叶明湘:我加入万居大半年了,刚接触老人家的时候,他们表现得很抑郁,但通过我们的介入,变得很开朗,慢慢地打开心扉,现在愿意跟儿女和朋友分享心事,变化很大,这点对我的触动很深。
李敏珊:老人家是我们的基础,护工是我们的基本,我们社工是将护工和老人家联系一起。护工接触得老人家比较多,每次例会都会分享他们服务的所见所想。我们通过护工了解老人的更多需求。护工是在我们与老人家之间的桥梁。
李燕婷:我觉得这个项目有一个好处,就是真真切切地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解决问题。而且我最近一直为一件事烦恼,就是关于调整护工人数,跟老人家说平时为他们服务的护工需要调走时,他们都眼湿湿的,表示不舍得,我看了也是不忍心,我想这就是这个项目最动人的地方,大家都变成了亲人。
女姨:有一次我所服务的对象中,也需要进行调整,有个老人家,都叫了儿女来问我为什么不能继续给他们妈妈服务。
李燕婷:因为很多老人家已经当护工是女儿,我们也明白,也不忍心,但为了更有秩序的工作,有些调整也是迫不得已,这时候我们社工就要好好的进行说明,让老人家放心。
主持人:护工与我们的社工接触是很频繁的,从你们的角度看,觉得社工与其他社会人员有什么不同呢?
女姨: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次我跟我片区的社工小娟反应最近有位老人入院了,其他人可能只会说说,没什么实际行动,但我们社工就马上抽时间去看望她,后来小娟要离职了,她临走前都还不忘叮嘱我要照顾好那位老人。还有一次走访的时候,发现一位服务对象家里有白蚁,社工第二天就买了一包白蚁粉叫我给服务对象,并叮嘱他们的儿女记得使用。隔了一天还会再提醒我一次,叫我记得。社工真的很棒,给我一种安全感,他们都是用心真心付出,不会纸上谈兵。
华姐:我跟敏珊她们几个相处也是很开心的,什么事都有商有量,她们的态度都很好,会体谅和帮助我们。
主持人:说了这么多,最后想听听大家对机构有什么建议。
林叔:说实在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希望有年资,就是做够一年加一点这样,其实也不在意那一点钱,就是觉得这是一种工作的肯定吧。
女姨:我希望机构可以组织我们护工出游,带我们多点出去见识,或许跟厚街、虎门那边来个团建,大家熟悉一下,交流交流。
华姐:我就是希望机构能再多点宣传活动,为我们虎门多招聘一些护工加入,这样就可以有更多老人能享受这种福利了。
嘉宾总结
我觉得今天收获很多,可以跟那么多护工交流。你们给我最大的感触——以最阳光的心态去开展服务。正是这个心态,我们取到了成效,得到老人家的认可。我们同德机构开展这个项目,是起了一个头,落到实处的是你们,正是你们的付出,从别人的不理解,到慢慢接触,到肯定我们,这些我都应该感谢你们。发展到这个时候,机构也在酝酿考虑搭建一个互动平台,促进彼此相互交流,。定期开展互动活动,分享经验。最后再次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服务过程中,继续发扬这份干劲,用爱感动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