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我的森田疗法体验之旅
来源: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16/12/19 16:10:41 浏览次数:2123
该文刊登于《东莞社工》
文/虎门学校社工 符春花
作为一名社工,我们在提供服务前,首先要“治愈”自己。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内心非常煎熬,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我没能走出来,我选择用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把这些心理“垃圾”都藏在地毯下,视而不见,维持表面的平静,继续工作。后来,我参加了一些进修培训课程,培训老师讲的某些案例跟我的经验特别像,我因此产生了情感投射,课程越听越觉得痛苦,常有心痛、心跳加速的感觉。有一天,心理囤积的压力还是爆发了,它们就像一群猛虎野兽向我扑来,地毯下的垃圾开始露出来,一点一点腐蚀我的内心。
我开始觉得心慌、脚底出汗、心跳快、胸闷等,这一切都要让我很不舒服,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我上网搜查,发现自己很多情况都与网上描述的某种病症相符,所以会不自觉的对号入座。有时身体某个部位有点疼痛的感觉,便觉得自己是得了什么病,搞不好会是癌症。我找了很多身边的人倾述我的想法和疑虑,他们一开始是各种询问我的情况,后来慢慢地也觉得我是杞人忧天,甚至对我感到厌烦,给我贴上“疑病症”的标签。那段时间我经常跑去社区开转诊单,社区医生都对我很熟悉了,每次他们看着我的眼神都似乎在说,你怎么又来了。最后,经过专业诊断,结论是我并没有得病。也许我真的是像大家说的那样产生了疑病心理,变成了一个体质差、焦虑的疑病者。
非器质性病变让我开始在内心自我检查,发现自己内心有很多非理性的想法,经常把很多小事情放大化、恐怖化。我用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的症状减轻了,但还是反反复复。这使得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症状,每次疑似症状一出现,就着急地想用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治疗。例如有时三更半夜突然觉得心跳加速,就急急忙忙地爬起来拿听筒听一下自己的心跳声,给自己做思想工作,一直到平复下来才敢放心。过于关注情绪的变化,使我变得异常紧张。再后来,我已被自己折腾的精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去做所谓的“自我治疗”了,我开始“放任”自己。无论是觉得胸闷还是心跳加速,我都不管了,该睡觉时睡觉,该逛街时逛街,该工作时工作。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所有的症状都神奇的消失了。
后来我在阅读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时发现,原来自己在无意中所用到的方法竟然跟森田疗法十分的相似。疑病心理避免不了精神交互作用,什么叫做精神交互作用?书上的解释为:“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而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感,感觉的过敏使注意力进一步固定于此感觉。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感觉更加过敏的精神过程。此恶性循环反复过程中,产生精神身体症状。”森田博士把这种心理状况用禅语表达为:“求不可得,越想求则越得不到。”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精神交互作用来解释。我越关注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就越加重;越在意情绪波动,情绪就波动得越厉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健康康的活着,我的疑病心理就是来自于对健康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当我们出现一些心魔的时候,不防试着去接纳它,让它成为你心里的一部分,这样它就没那么恐怖了。就像很多失眠的朋友,他们越逼着自己尽快入睡,就越是难以入眠,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会担心因为失眠引起身体不健康、工作无法集中等问题,内心就会变得焦虑,情绪波动大,试问在这样的情境下又怎么能进入睡眠状态呢?但是如果他们接纳了失眠的事实,不去想失眠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内心就不会如此焦虑,睡眠的愿望就更容易达成。
森田疗法里提到过“目的本位”和“行动本位”,即不要以自己的情绪为主导、为准则,不是我心情不好不想做就不做,而是这件事是我应该做的,不管心情好不好都应该去做,概括起来就是“不以情绪为借口,该干什么干什么”。这也就是我在后来用到的使症状得以痊愈的方法。
我在无意之中体验了一回森田治疗法的功效,希望通过分享能够帮助一些跟我有相似经历的人,也希望更多人在认识这个疗法后,能够使用它为有类似情况的服务对象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