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收获
来源: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16/10/23 12:04:40 浏览次数:2289
作者姓名:邓菊秀、黄宛仪、梁泳珊、唐绮婷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它是适应西方社会工业化、都市化、社会转型的需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而我国的社会专业起步相对较晚,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上海浦东新区在2000年前前后开始在医院、学校和社区设立社会工作站,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标志。
我们的成长
2013年9月,对于正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是新的学期,新的挑战。而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虽然以前听说过社工这个行业,却并不了解,一直都以为社工的工作只是单纯地帮别人做事,为有需要的人去服务。后来才发现原来真正的社会工作和我们以为的并不一样。
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路子很不好走,但非常有幸,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很好的前辈老师。从他们身上,知道了要如何入手去学习,要去学习些什么;知道了怎么去成长,怎么去抓住机会锻炼自我。刚开始虽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让我们对这份职业更坚定。我们也意识到要成为真正的社工,还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在学习中实践,这也是使我们快速成长的因素。
在这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相关知识,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工作,提升了自身的服务技巧及服务质量;通过交流学习,了解到更多社会工作发展的最新近况、行业资讯,以便更好地学习最新的服务理念。
我们与服务对象
加入同德驻虎门居家养老服务团队后,其中的酸甜我们有着深刻的体味。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一群高龄老人,他们大多独自一人居住,他们现在的生活也许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毕竟伴侣、父母不可能一直一起伴随我们到终老,各种因素以及我们的家庭结构也可能会使我们未来面临单独居住。在现阶段他们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他们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他们将如何面对和应对,这是我们在服务中不断探寻的问题;从服务中去感知,从服务中去分析,去探索、链接,同理,尝试重塑他们的生活,这是我们一直的助人目标。
我们社工日常主要的工作包括探望长者、开展社区活动、举办社区小组,丰富长者的日常生活,为他们的精神生活带来色彩;协助长者申请居家养老服务,成为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管理、监督护工的服务工作,督导护工为长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我们的工作看似平淡实则充满乐趣,例如每每与服务对象交谈,我们都能从他们的言语以及细微的表情中,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历程和很多的人生故事,每个人宛如一本书,通过我们的服务,和他们一起翻阅,一起回味;我们虽则力量微薄但从不自轻,因为我们时刻谨记尽工作本分,帮助长者提高晚年生活水平,给予他们爱与温暖,每每在听到长者对我们服务的肯定时,我们都能感受到最大的支持与鼓励。社会工作在不断发展,逐渐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随着社会实践的增加,经验的积累,会有出现更多更好、更完善的服务方案,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助人助己
服务长者,改变的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的生活,更是我们社工、护工的生活。有一位护工阿姨曾说过:“在我接触这份工作之前我每天都重复着乏味的生活,每天除了在家里就是到菜市场,对生活感到厌倦。自从接触了社会工作,当了一名护工后,我发现我的生活生动了起来,我每天都可以接触不同的服务对象,为他们服务,和他们聊天,不再像过去那样子重复着一样的事情,而有时候机构又会组织一些活动让我们参加,让我们可以走出那困住我们的牢笼,让我们认识更多的人,我非常感谢有这样的一个工作,让我们不但可以帮助到别人更可以帮助到自己,让我每天都过得更加的充实!”
而社工也在与服务对象的接触过程中,不断了解到长者的生命历程,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习他们解决难题的决心、学习他们在逆境中生存的勇气,他们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们渐渐明白,在服务长者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改变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长者相处的点滴,渐渐地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快速成长。
在这一路上,我们学到不少知识,做到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扎根于基层为长者服务。尽管面对的是众多的老人,接触的是他们日常最琐碎的事,但没有磨灭我们的热情,消磨我们的意志,反而使我们时刻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我想这就是社会工作带给我们的珍贵财富。。